找到相关内容6439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世亲菩萨对《无量寿经》诠释:《无量寿经优婆提舍》(2)

    大义门功德成就”。而世亲所属的瑜伽行派,对于大小乘的种姓,有清楚的分别,因此认为极乐净土应该没有二乘人,因此主张净土不应有二乘人。事实上,从“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”或《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》...

    温金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241979286.html
  • 慈航大师《禅宗胜义》导读

    世间禅与出世间(佛教)禅。慈航法师这里讲的前两种,即世间禅:凡夫禅,就是凡夫不入佛门所修之禅,是外道禅之一种。出世间(佛教)禅之外所有禅,都是外道禅。慈航法师这里所说的外道禅,主要是瑜伽之类。   ...

    高令印 刘梓霖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8364079622.html
  • “近代居士佛教的典范--陈健民对在家学佛的启示

      “近代居士佛教的典范--陈健民对在家学佛的启示   华梵大学东方人文思想研究所博士生 ◆ 黄英杰   【 壹、前言 】   在家居士和出家僧伽是各种佛教传统中,密不可分的两个重要环节。在对晚清民初以来的佛教复兴动研究上,学者陈荣捷特别指出,居士地位的提升与密宗的风行是其中两项新趋势。有关近现代的居士佛教研究中,学者蓝吉富在〈旅美佛教瑜伽士陈健民先生〉,以及徐孙铭在〈当代居士学佛之特点...

    黄英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265380128.html
  • 清凉国师澄观

    穿上袈裟,在霈禅师的精心指导下,系统地学习并讲述了《般若》、《涅盘》、《莲华6、《净名》、《圆觉》等十四部经和《起信》、《宝性》、《瑜伽》、《唯识》、《俱舍》、《中》《百》、《因明》等九论,较早地研习...

    郑森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061780225.html
  • 藏传佛教传记的主体性与空性--伊喜措嘉佛母密传的叙事研究

    -------------   【中文摘要】传记在藏文中称为rNam-thar,字面上的意思为「全然解脱」之意,是「关于佛教圣者、教派传承的始祖、著名僧人、瑜伽士、传承继承者、上师……等的故事。」(...

    刘婉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342380500.html
  • 《楞严经》心性思想研究

    不同宗派或学派。如印度的中观学派、瑜伽行派;中国的唯识宗、三论宗、华严宗、天台宗、禅宗、密宗等等。上述这些不同的佛教学派和宗派,一方面依据自己所崇奉的佛教经典,建立了各具特色的思想、理论、修证体系;...从不同的角度,谈论不同的理论与实践问题,所以佛教所言的“性”,有的时候又会呈现出相当复杂的情形。或许就是因为这个原因,佛教在印度和中国才会出现风格迥异的不同宗派或学派。如印度的中观学派、瑜伽行派;中国的...

    常海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565881068.html
  • 荆溪湛然理具思想之探讨

    论说。二、始教中广说法相,小(少)说真性,所立百法决择分明,故无违诤。所说八识,唯是生灭法相,多数都同小乘,固非究竟玄妙之说,如《瑜伽》、《杂集》等说。三、终教中少说法相,广说真性,以会事从理故,所立八...

    陈英善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335081704.html
  • 达真堪布法语365则

    、好好地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,这样才能解脱,才能成就。   266、即便其它的什么都不修,只修上师瑜伽也能获得成就。   267、真正的佛法是能对治烦恼习气的。你烦恼减少了,习气改变了,虽然还没有...牛粪没有区别,净土和娑婆世界没有区别,解脱和轮回没有区别,佛和凡夫没有区别;那个时候才有平等心,有平等心才有清净心。   340、修上师瑜伽,最好是上师怎么做你也怎么做,上师怎么说你也怎么说,上师...

    达真堪布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15522582370.html
  • 谈心说识(三):人类自私的根源为何

    不翼而飞时,那种焦虑难舍的心境,只有当事者才体会得出。这是哪一个心识在做怪呢?是八识中的第七识,名为末那识。   《瑜伽师地论》第六十三卷云:   末那名意,於一切时;   执我,我所及我慢等,思量为...

    释依昱

    |唯识|谈心说识|自私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6/10045983353.html
  • 谈心说识(四):生命的根源

    人的性格。   《华严经》十地品>第六地:“三界虚妄,但是一心作”   此所谓的“一心”,瑜伽行派是把经解释为阿赖耶识。由心造业而感得三界的果报,是“由心所造”的唯识。   《...

    释依昱

    |唯识|谈心说识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6/12480083354.html